公司名稱天津邁訊科智能技術有限公司
配套附件電腦、手機、APP
語言版本多語言
軟件形式定制安裝
安全標準安全
軟件名稱數字化車間
該精益屋以自動化設備、信息化系統為基礎,以精益思想為主線,以自働化、智能化(含數字化、網絡化)為新時代的支柱,基于5S、生產布局、標準作業、設備TPM等傳統精益理念,在設備互聯互通、計劃排產、大數據分析等數字化、網絡化、智能化手段的支撐下,實現自動化、智能化、精益化三者的深度融合,并通過智能化手段更好地促進生產過程的均衡化、柔性化、準時化以及實現消除浪費與持續改進,從而確保企業的質量、成本、交期,構建一個客戶滿意、員工滿意、社會滿意、充滿活力與競爭力的智能化、精益化企業。

精益生產,智能制造的重要思想
精益生產是管理學史上重要的實踐成果之一,深刻地影響著汽車工業,乃至全球制造業。精益生產基本思想和追求的管理目標,并沒有隨著智能制造的發展而落伍,恰恰相反,精益思想是企業進行智能制造體系構建的重要思想之一。
在此,筆者總結出五條可以智能制造建設的精益思想原則。
① 關注客戶價值
精益生產強調,流程中所有環節的輸入與輸出都應當用客戶價值這個標尺去衡量。在前端要打通客戶真實需求之間的接口,在企業內部,以客戶需求來定義自己的產品與服務。如果系統不能滿足客戶對高質、、低成本、高滿意度的要求,即便是設備或技術非常,也不能算是一個成功的智能制造項目。
② 識別并消除浪費
企業在實施智能制造系統之前,應當對流程中各種浪費進行梳理與改善。精益生產中將制造過多過早、庫存、搬運、等待、不必要的作業、不必要的動作以及不良品流竄這七種形式,歸納為浪費,這浪費是企業生產效率不高、盈利能力不足的根源,需要不斷進行完善與消除。如果這些問題沒解決,就直接實施智能制造,很可能是用系統的方式把浪費固化下來,既喪失了改善的機會,又增加了不必要的投入。
比如,沒有對庫存過多的浪費進行改善,就投入大量財力物力去建設智能化的立體倉庫;沒有對動作浪費進行改善,就引進機器人或機械臂去從事這些本屬于浪費的動作,這些都造成了很大的浪費。
③ 價值的快速流動
精益生產強調價值流的快速流動,包括物理布局工藝流程化,信息傳遞自動化,以及人、產線設備、倉儲物流之間協同化。如果在物理布局上有大量斷點存在,就會給智能制造的排產與調度帶來了更大復雜度。
在系統整體運轉的過程中,盡可能多地消除停滯和等待,需要將人、產線設備、倉儲物流之間的相互協作機制、信息傳遞機制、防錯與糾錯機制,在統一的系統框架內進行設計與建設。
④ 高度柔性與適應性
精益生產的柔性是指通過快速切換(SMED)的實施與改善,實現產線在生產不同型號、不同配置,甚至是不同種類產品時,可以根據需要進行快速切換。
在小品種多批量、客戶需求千變萬化的今天,智能制造建設也必須要考慮產線柔性與適應性等問題,否則就可能造成大量投資的浪費。
⑤ 盡善盡美原則
精益生產中標準作業、自工序完結、良品條件創建與維持、質量內建、安燈控制、防錯與糾錯機制、變化點管理、全員生產性維持(TPM)等術語之下,都有一套品質維持的理念、原則與方法,這些原則和方法同樣可以智能制造的建設。
比如,上下工序之間,設備與零件部之間都需要建立全數良品的加工條件與標準,當條件發生偏離時,應當向相關人員發出異常提醒,甚至停止生產。如果智能制造系統缺少這樣的機制,自動化程度越高,損失往往越大。

數字化車間”,是企業已經熟悉和常用的基本術語,其中“數字化”的內涵包括但是并不限于數字化本身,而是將數字化、網絡化要素集成為一體并在內涵上有所擴大的“數字化”概念,其基本含義與德國工業4.0中的“Smart(智巧)”相對應,與中國工程院提出“數字化網絡化”的智能制造第二范式相對應。本文以下凡是提及“數字化車間”之處,皆采用該術語內涵。

對于數字化車間建設,我們可以參考德國工業4.0中對“智能工廠”的定義:重點研究智能化生產系統及過程,以及網絡化分布式生產設施的實現。前半句“智能化生產系統及過程”,指除了包括智能化的機床、機器人等生產設施以外,還包括對生產過程的智巧化管控,站在信息化的角度,就是智巧化的MES制造執行系統。而后半句:“以及網絡分布式生產設施的實現”,是指將生產所用的生產設備與設施(如機床、熱處理設備、機器人、AGV、測量測試設備等各種數字化設備),進行互聯互通、智巧化的管理,實現信息化系統與物理系統的深度融合。目前很多企業實施的設備物聯網(包括傳統的DNC/MDC功能)是其重要的表現形式。
數字化車間實施效果
通過成功實施數字化車間系統,企業在車間管理方面將會有質的提升,為企業智能化轉型升級奠定良好的基礎。
1) 設備互聯,“啞設備”聰明起來
通過設備的互聯互通,將車間的數控機床、熱處理設備、機器人等數字化設備實現程序網絡通訊、數據遠程采集、程序集中管理、大數據分析、可視化展現、智能化決策支持,將設備由以前的單機工作模式,升級為數字化、網絡化、智能化的管理模式。
2) 協同生產,讓設備地運轉
通過系統中的計劃、排產、派工、物料、質量、決策等模塊,以信息化系統為手段,實現各種信息的共享與協同,做到車間層面化計劃、精益化生產、可視化展現、精細化管理,將以前串行生產轉變為并行的協同生產模式,實現“一個流”的生產,工件轉移到設備前,加工程序等技術文檔、工裝夾具等生產資源已經全部準備就緒,大大減少設備的各種等待時間,可明顯提升設備生產效率,降低生產成本,提高客戶滿意度。
3) 虛實融合,數據在流動中增值
改變傳統的制造模式,做到虛擬世界與物理世界深度融合,虛實映射、相互促進。車間各崗位、各設備都融于整個信息化系統,以數據有序流動為特征,以高質生產為核心,人、機、料、法、環、測各環節相互融合,基于數字化、網絡化、智能化的管理系統,使管理者能做到“看得見,說得清,做得對”,實現了生產過程的“Smart”,即敏捷、、高質、低成本、綠色、協同的智巧化生產與服務模式。
4) 智能制造,降本提質增效是標尺
通過數字化車間建設,對車間進行全面的科學管控,大幅度提升車間計劃科學性、生產過程協同性、生產設備與信息化系統的深度融合度,并在大數據分析與決策支持的基礎上進行透明化、量化管理,可對企業生產效率、產品質量、生產成本等方面有明顯改善。
http://www.pian9.c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