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司名稱天津邁訊科智能技術有限公司
配套附件電腦、手機、APP
語言版本多語言
軟件形式定制安裝
安全標準安全
軟件名稱數字化車間
對于數字化車間建設,我們可以參考德國工業4.0中對“智能工廠”的定義:重點研究智能化生產系統及過程,以及網絡化分布式生產設施的實現。前半句“智能化生產系統及過程”,指除了包括智能化的機床、機器人等生產設施以外,還包括對生產過程的智巧化管控,站在信息化的角度,就是智巧化的MES制造執行系統。而后半句:“以及網絡分布式生產設施的實現”,是指將生產所用的生產設備與設施(如機床、熱處理設備、機器人、AGV、測量測試設備等各種數字化設備),進行互聯互通、智巧化的管理,實現信息化系統與物理系統的深度融合。目前很多企業實施的設備物聯網(包括傳統的DNC/MDC功能)是其重要的表現形式。

該精益屋以自動化設備、信息化系統為基礎,以精益思想為主線,以自働化、智能化(含數字化、網絡化)為新時代的支柱,基于5S、生產布局、標準作業、設備TPM等傳統精益理念,在設備互聯互通、計劃排產、大數據分析等數字化、網絡化、智能化手段的支撐下,實現自動化、智能化、精益化三者的深度融合,并通過智能化手段更好地促進生產過程的均衡化、柔性化、準時化以及實現消除浪費與持續改進,從而確保企業的質量、成本、交期,構建一個客戶滿意、員工滿意、社會滿意、充滿活力與競爭力的智能化、精益化企業。

殊途同歸,精益智能共促企業良性發展
雖然精益生產與智能制造是兩個領域的概念,側重點也不盡相同,精益生產主要是強調了生產過程中的管理理念與實現方法,智能制造更側重技術實現,但兩者是相輔相成的關系。
從生產過程來看,精益生產中的很多理念,如生產布局、節拍、后工序拉動、標準作業等,是實施智能制造的基礎。快速切換、減少浪費、可視化生產、均衡化生產、準時化生產、工序流動化等理念,也是智能制造要實現的過程目標。同樣,智能制造中的設備互聯互通、排產、過程協同、資源精益化管控、質量過程管控、大數據分析、可視化、預測性維護等方法與手段,都有助于促進精益生產的落地與提升。
從實現的目標來看,智能制造與精益生產也是殊途同歸,實現敏捷、、高質、低成本的生產與服務模式是兩者的共同目標。

智能制造,精益生產的有效使能手段
經過幾十年的發展,精益生產已經成為制造業的重要思想。在技術快速進步的今天,智能制造又可以很好地促進精益生產的落地與進一步發展。
傳統精益生產目視管理有很多很有效的手段和方法,比如5S管理、安燈、標準作業三票、可視化看板等方法。這些方法可以直觀地提示發生問題的區域、工位、或是機臺、材料等信息,但是要深究問題的根本原因還需要大量的觀察與分析,當變異的條件發生變化時,會給分析帶來很多困難。
而智能制造以數字化、網絡化、智能化等新技術、新手段就可以較容易地解決這些問題。比如:
識別浪費是精益改善的重要組成部分,除了傳統的精益手法,通過設備物聯網系統采集設備稼動率、待機原因等,能夠準確地識別出設備利用等方面的浪費;通過MES系統對物料、工具等進行精益化庫存管理,可以明顯地減少庫存的浪費;通過APS排產優化生產計劃,可以減少人員與設備等待的浪費等等。
實現流的生產、均衡化生產是個不斷改善的過程,但在離散制造車間,生產設備動輒上百臺、工序上千上萬項,如何保證這些工序在不同設備上生產的均衡化、流動化?如果只靠人的經驗很難實現這種生產方式,很容易造成設備忙閑不均,造成工序的等待或停滯。通過APS排產以及生產過程協同管理等信息化手段,就可以有效解決這些問題,有助于實現產品“流”的生產及生產的均衡化。
品質改善的目的是確保輸出產品品質一致。但由于生產條件各種變化,比如設備故障、熱處理溫度、磨損等,都可能導致產品質量不穩定。通過設備狀態、工藝參數、磨損等的實時,就可以快速發現問題,保證生產過程的受控,有效地提升產品品質。
作為重要的使能手段,智能制造不僅可以有助于精益生產的落地,還可以促進精益生產的進一步發展。
看板(Kanban)是精益生產中傳遞信號與控制生產的工具,分傳送看板和生產看板兩種。傳統的看板大多以卡片、紙張等形式存在,通常以手動方式進行填寫。但在智能制造進程中,這些數據可以通過MES等信息化系統在電子屏等數字化終端上實時顯示,具有更強的實時性與自動性。
知識內建與管理也是精益生產中的重要理念。在精益運行良好的企業,都非常重視對知識的管理與傳承。以前主要是靠師傅言傳身教、標準作業文件與流程制度等傳統方式,存在學習時間長、可復制性差等缺點。通過數字化、網絡化、智能化等智能制造新技術、新手段,可以將知識體現在流程與系統中,隱性知識顯性化,對知識的沉淀、傳承、挖掘、使用都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。
目前,大眾所熟知的精益生產管理方法與實現手段總結于上世紀八十年代,帶有明顯的時代特征。但事實上,如果現在重新去研究今天的豐田汽車,就會發現其實現方式已經發生了巨大的改變,體現了自動化、數字化、網絡化、智能化等很多技術成果。因此,精益生產的理念與手段也應該隨著智能制造的發展而發展。
數字化車間建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,數字化車間建設可遵循以下實施策略。
1) 統籌規劃,服務戰略
智能制造不是企業的目的,企業真正目的是通過智能制造實現降本提質增效,提升企業競爭力。數字化車間建設也要為這個目的服務,從整體上服務于企業經營戰略。
企業要結合自身實際情況,基于企業戰略進行智能制造的設計。比如,要對企業所處行業、企業規模、產品特點、盈利能力、行業地位、發展趨勢以及企業自身基礎、存在問題、實施目標等,進行深入分析并綜合考慮,這些不同的因素決定了企業不同的實施智能制造方法和路徑。
數字化車間建設不僅僅是一系列新技術或新系統的單純應用,既涉及生產自動化系統,又涉及數字化、網絡化等信息化系統,還要考慮計劃調度、生產工藝、物料配送、精益生產、安全環保等各種因素,是一項影響到車間各個層面,甚至是可以影響到企業層面的綜合性工程,一定要有全局的概念與系統的思維。
北京航天航空大學劉強教授有一個的智能制造“三不要理論”,即“不要在落后的工藝基礎上搞自動化,不要在落后的管理基礎上搞信息化,不要在不具備數字化網絡化基礎時搞智能化。”劉強教授強調了在智能制造規劃與建設時,也要注意工藝優化、管理優化等方面工作,而不能只盯著自動化、信息化、智能化。
企業在進行數字化車間建設之前,一定要出面并持續關注,在企業戰略目標下進行系統規劃,逐步厘清企業存在的問題、建設目標、解決思路和實施步驟,調動企業各方資源,通力合作,避免信息化部門或車間等單一部門孤軍作戰,通過工藝優化、組織優化、流程優化、管理優化等工作,為數字化車間建設提供堅實基礎。
http://www.pian9.cn